《地平線報告(2012基礎教育版)》,調查了新興技術在大學前教育階段對教學、學習及創造性探究的潛在影響和實踐應用。盡管教育實踐受到許多地方因素的影響,但該報告強調基礎教育還是要面對一些超越地區界限的共性問題。
在《2012地平線報告(基礎教育版)》里涉及的六項技術若進入教學、學習和創造性探究這些主流應用,大致需要三個可能的時間段。近期發展可能在12個月內進入到學校的主流應用;中期發展在2到3年內;遠期發展在4到5年內。
基礎教育信息化凸顯六大趨勢
在每一版本的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里,信息技術都扎根于時代環境中,無論是在中小學教育中還是在世界的大多數地方,都反映了當代現實。
報告詳述了在未來5年內每項趨勢對K-12教育的顯著影響。專家編委會采納了排名最為靠前的趨勢,并認為這些趨勢是2012年至2017年教育技術的關鍵動力之一:
之一:教育范式正在向包括在線學習、混合學習和協作學習的模式轉型
預算的削減,迫使學校重新評估他們的教育平臺,尋找目前唯一的教學模式即面對面教學的替代模式。這種狀況曾一度被人們視為挑戰,如今卻變成了一個令人關注的發展趨勢。學生們已經把他們的大部分閑暇時間花在網上,通過包括社交網絡在內的各種資源學習和交流新信息。那些自覺采用面授和在線學習與混合式教學的學校都獲得了顯著增強教學成效的結果。
之二:任何學習者都可以憑借網絡獲得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廣泛的人際互動交流機會
這一事實促使我們對于教育者自身所承擔的角色進行新的思考。在這樣一個世界,尋求意義和判斷信息價值的能力至關重要。因此,指導和培養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是學校的第一要務。K-12機構一直被視為教育認證的關鍵途徑,但是來自競爭者的挑戰將重新定義教育認證的模式。
之三:學校開始重新審議并制定網絡開放政策,學生帶機上學日益成為一種事實
越來越多的學校正在啟動“帶著你的手機上學”項目(BYOD),方便學生在課堂上使用自己的設備。校方熱衷于BYOD項目的一個原因來自觀念的轉變,即校方對大多數學校所禁用的智能手機和其他設備的教學功能有了更好地認識。
之四:人們希望能夠隨時隨地工作、學習和研究
學齡兒童的生活同樣離不開網絡,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與同伴、社會團體和家庭處于連接狀態。有些人責備,過多的信息會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甚至還有些更加有理有據的譴責;但是也有些人認為這些“連接”帶來了新的學習機遇,即學生們可以將家庭作業和課堂作業進行“翻轉”。
之五:技術繼續深刻地影響我們的工作、協作、溝通和取得成就的方式
技術在任何領域的業績表現中日益成為決定成敗的重要因素。誰能快捷地使用技術,便能取得預期的進步和發展。
數字鴻溝曾被視為與財富攸關,而如今卻被視為重要的教育手段。那些有機會學習技術、技能的人,在獲取知識、應用知識方面就占據了優勢。這一趨勢將會深刻地影響到未來的就業、職業生涯以及日益頻繁的勞動力流動。
之六:富有挑戰性的主動學習將成為課堂教學新的重點
新興技術,如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如今已經在學校得到有效應用。教育者正致力于借助這些工具幫助學生將所學課程與自身實際生活相聯系。主動學習方法無疑更加以學生為中心,讓他們自由地參與主題、頭腦風暴,為地方性或者全球性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這樣做是期待學習者把課程材料和他們自己的生活及周圍環境聯系起來,更加樂于學習并且愿意沉浸在某一學科的探索中。
學校面臨六大挑戰
本報告揭示了一系列學校在試用新技術時將面臨的挑戰。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地區或機構在考慮是否使用一項新技術時,除了下面列出的挑戰外,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機構自身的限制條件。
挑戰一:數字媒體基本能力作為從事任何職業都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能,其重要性不斷提升,教學更是如此
將數字媒體基本能力作為第一個挑戰,是因為盡管人們對于其重要性已達成廣泛共識,但是在教師教育中卻很少對相關技能進行培訓。教學專業人員開始意識到,由于他們不善于在課程中幫助學生發展和使用數字媒體而制約了學生發展,盡管正規培訓的缺乏也正通過專業成長或非正式學習來彌補,但是讓教師普遍具有數字媒體基本能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一挑戰的嚴峻性并不完全在于掌握數字化基本技能和工具,而是獲得思維方式的轉變。
挑戰二:基礎教育必須面對日益出現的正規與非正規學習方式的互補融合
傳統的“授課+考試”的教學模式仍然在學校教學中占主導地位。為使學生獲得真實的生活經驗,并從中得到全面的教育,他們就必須同時還要參與更多的非正規課堂活動以及課外活動。目前,大多數學校不鼓勵學生參與這類學習,不愿意冒險開展實驗探索。但是隨著更多的使用非正規學習方式的學校不斷成功,說明正規與非正規學習相融合是未來學習的趨勢之一。
挑戰三:現有的技術和教學實踐并不能為個性化學習提供充分的支持
當今社會日益需要學校回應學生的特定需求實施個性化教育。這種需求催生的新技術可以為學習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和自主學習,并提供適切性的教學服務。但是上述意愿目前還缺乏具體實踐策略。顯然,以一套模式應對所有學生的教學方法既不能保證教學效益,也不適應需求各異的學習者及其學習方式。技術可以而且應該支持個體選擇學習材料和專業知識,選擇教學內容的數量和類型,并支持個體選擇教學方法。
挑戰四:學校體制障礙成為制約新技術應用的重大挑戰
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關鍵挑戰是基礎教育機構的基本結構。現行的學校教育制度不變,任何變革都會遭遇抵制。目前,學習者除正規學習之外,擁有越來越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包括非正規學習、網絡學習、家庭學習等形式。這些正在將他們從傳統的教育中逐漸吸引開來。
挑戰五:兼容真實生活體驗的學習嚴重不足,現有實踐也沒有得到實事求是的評價
這類問題在基礎教育中十分嚴重。學生只有將他們通過學習知曉的世界與現實存在的世界建立聯系,才能有效地為融入現實社會生活做好準備。
挑戰六:與學習和教育相關的許多活動都發生在教室圍墻之外
也正因如此歷來都為傳統教育所詬病,學生在家里借助學習設備上的游戲、程序和及時有效的社交網絡獲得在線學習材料。他們在這些社會場所獲得的實踐經驗不同于他們拘囿在課堂內學習的知識。
六項新技術改變教與學
《地平線報告(2012基礎教育版)》對近50項新興技術及其相關實踐的潛在影響進行了分析和討論,最終選擇了六項最具主導性價值的技術,并按照每項技術在未來5年的影響力歸入相應的階段:
1.未來1年:移動設備及應用程序
手機,與其他體積更大的新型移動設備(如平板電腦)不同,它的趣味性和功能性在過去的每一年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包括iPhone和安卓在內的智能手機已重新定義了我們所說的移動計算,而且在過去的三四年間,基于移動設備的低成本、簡單的小擴展軟件,即應用程序,成為炙手可熱的發展點。
一款流行的應用程序在很短時間內就能達到數以百萬計的下載量,而且這個潛在的市場也催生了大量的創意,這些創意能迅速涌現在應用程序商店的海量軟件中。應用程序的影響力,再加上移動設備的便捷性,使得許多學校重新評估信息技術政策,有的學校適時啟動項目,鼓勵學生“帶著你的手機上學”。
2.未來1年:平板電腦
在過去的2年里,平板電腦讓全球的教育者為之著迷。首屈一指的是iPad,其在2011至2012年每月的銷售量超過300萬臺。
在這個過程中,平板電腦不僅僅被看成是一種新型的移動設備,而是一種新技術——一種將計算機、智能手機、老式平板電腦的功能、上網功能以及大量應用程序結合起來創造個性化體驗的新技術。
平板電腦以其便攜性、大屏幕以及可觸性成為一對一學習的理想設備。一些學校正在應用它們來支持和增強基于探究的學習、基于挑戰的學習和其他形式的主動學習。
3.未來2至3年:基于游戲的學習
游戲已經被證實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工具,有利于認知能力的發展,能夠促進學生合作、溝通、處理問題和批判性思維等軟技能的養成。隨著游戲程序形式發展的多樣性日益突出,其中一些經常被用在教育過程中,如替代現實游戲、大型多人在線游戲等。
當前在廣泛學科中用于學習的大部分游戲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征,主要是以目標為導向的、具有很強的社會屬性以及模擬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真實社會經歷。
4.未來2至3年:個人學習環境
個人學習環境(PLEs)通常圍繞每個學習者的目標進行設計,支持自我導向的學習和小組學習,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人性化特點。
過去的一年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應用程序很明顯已經替代了基于瀏覽器的個人學習環境和電子檔案袋。同時,集中式的、基于服務器的解決方案開始向分布式、便攜式發展。
雖然個人學習環境的概念還在不斷變化,但是很明顯,它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因人而異的個性化的設計方法和過程。
5.未來4至5年:增強現實
人們對增強現實(AR)的認識正從最初需要空間設備轉變為具有巨大潛力的、簡單易用的工具。增強現實技術的一個核心特征就是它具備回應用戶輸入的能力。
這種互動性為學習及娛樂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有了這種技術,虛擬對象可以將潛在數據帶到真實生活中,學生可以通過與虛擬對象進行互動,從而建構新的認知框架。增強現實技術很大程度上依賴移動設備,移動設備使正規學習和非正規學習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
6.未來4至5年:自然用戶界面
通過自然運動和手勢與一種新型設備進行交互已經十分常見。iPad、iPhone、iPodTouch、新型的“smartTVs”等越來越多的設備通過接收如輕拍、滑動、其他方式的接觸、手和手臂的動作、身體移動等越來越多的自然語言和自然用戶界面建立聯系。
這些是第一批正在發展的可選擇輸入設備,能夠使計算機識別和解讀自然身體姿態并將其作為一種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