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課,老師只在黑板上寫,讓我們背,我們憑空想象也想象不出來,現在有了多媒體,老師給我們放圖片、放音樂、放視頻,好像我們走進那里欣賞了風景一樣。”監利縣分鹽鎮河山村小學學生李偉說。
10月28日,伴隨著監利縣三洲小學最后一個“班班通”教學設備安裝驗收工作的結束,監利縣中小學的“班班通”工程建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兩年來,監利縣集中財力投入近3500萬元,推進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班班通”工程,共建設“班班通”教室1058個,基本實現全縣中小學“班班通”全覆蓋,一舉進入全省各縣市“班班通”建設前列,為監利縣現代教育裝備歷史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理性探索完善信息化建設
2010年,監利縣作為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試點縣市,率先在鄉鎮開展“班班通”工程試點建設,在龔場、黃歇兩個鄉鎮10所學校新建108個“班班通”標準教室。一石激起千層浪,“班班通”的試點建設,在全縣上下引起了反響。
監利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人口大縣,加快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切入點在哪里?如何讓監利縣由教育大縣向教育強縣邁進?這些問題始終是困擾著監利教育發展的難題。在深入調研全縣教育發展現狀后,監利縣教育局局長余新洲指出,全縣教育技術建設落后是影響監利教育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今年元月,荊州市“班班通”建設專題會議在監利召開,對監利縣“班班通”試點工作予以充分肯定。監利縣教育局決定,于2011年全面實施“班班通”工程,完善全縣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讓“班班通”工程做到全覆蓋。
面對這一新變化,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校長們也嘖嘖稱贊。“以前,讓農村師生像城市師生一樣運用互聯網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監利縣分鹽鎮河山村小學的吳校長說,“班班通”改變了“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模式,使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讓城鄉學生都能享受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發展的成果。
從容推進讓課堂更高效
使用了多媒體教學后,監利縣一位小學教師深有感觸,他說,“有了班班通,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雖然課堂的容量加大了,但學生的接受能力卻提高了,真正實現了高效課堂。”“班班通”建設,惠及監利縣10多萬師生,可以說是一次革命性的變革。如今,走進監利縣每所中小學教室,你會發現,大到講桌、設備,小到網線鋪設、電源設置都是統一標準的。嶄新的綠板上,電子白板鑲嵌其間,兼顧了多媒體教學,也保留了傳統的粉筆書寫。而這,都凝聚著全縣教育工作者的心血。“班班通”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系列完善的信息化基礎設施配套。為此,全縣加大了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2010年秋季,監利縣投入135萬元,實現了中小學校園網絡接入全覆蓋;每所中小學投入5到10萬元用于校園網絡改造,為“班班通”的應用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全縣投入100多萬元用于縣教育網絡中心機房改造升級…… 除了硬件,教育的“軟件”也尤為關鍵。“班班通”教師培訓、應用與教研工作等活動有序開展,指導教學應用,考評教學效果,確保全縣中小學校從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向信息化環境下的多媒體交互式教學模式順利邁進,為全縣教育教學改革注入了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