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2008年預注冊時的火熱局面相比,對于正式注冊,染料企業反應非常冷淡,正式注冊的情況也很不理想,大家都持觀望狀態。”中國染料工業協會(下稱“中國染協”)秘書長田利明介紹。
按照REACH法規實施時間表,從2008年6月1日到2008年11月30日是預注冊階段,“所謂預注冊,通俗來講就是掛號,經過預注冊的化學品企業,會在REACH法規相應噸位數的不同注冊截止期到來之前有一定的緩沖期。”天祥集團(Intertek)化學品服務部中國區技術總監王錚介紹說。
相關人員表示,一個產品從零數據狀態到完成注冊,大概需要1000萬元。當然,企業會擁有一些數據,因此實際花費不會達到這個數字,但也是相當高的。正是這筆高額費用,“嚇”跑了不少準備正式注冊的企業。
天祥集團建議,中國諸多的化學品企業應該樹立兩個觀點:“沒有數據,沒有市場”、“越早注冊越便宜”。
“沒有數據,沒有市場”不難理解,畢竟未經正式注冊的化學品企業,在豁免期結束后將喪失歐洲市場,但為什么是“越早注冊越便宜”呢?
王錚介紹說,一個產品的數據來源有二:一是向數據擁有方購買或得到免費數據,二是自己檢測。染料產品的數據擁有方,主要集中在歐洲巨頭手上,如巴斯夫、克萊恩、德斯達等,這些企業一般會成立公會,設定成員價和數據使用權價格。比如有機顏料公會就是如此,目前的使用權價格已不低,但每年還會收取一般10%的滯納金,一種物質如在2018年購買數據的話,價格將是現在的一倍!“觀望等待等來的只是漲價。”
針對還未成立公會或未有主導注冊者的物質,中國染協目前正在牽頭企業聯合注冊,“抱團應對”,以期成為數據擁有方,大幅降低正式注冊費用,畢竟聯合遞交價格是根據參加公司的數量而分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