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淮上實驗小學的教師使用“班班通”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教學。(劉晨 攝)
輕點屏幕,圖文並茂、互動有聲的精美課件帶領學生走進情景交融的學習樂園,告別黑板、粉筆、課本的傳統課堂,以圖像、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方式取而代之,“班班通”已成為蚌埠教育領域的熱門詞匯。
今年,我市將“班班通”納入市級民生工程,市區104所學校、2098個班級的教學設備一一安裝到位。作為投入近6000萬元的重點民生工程,“班班通”為課堂帶來哪些變化?它對教育均衡發展能起到怎樣的作用?
課堂掀起教學革命
點擊大屏幕,打開多媒體課件,詳細的講解顯示在屏幕上,標準的朗讀聲、優美的背景音樂響起……在蚌埠第一實驗小學四(4)班的一堂語文課上,班主任尚佩琦正在使用“班班通”設備上課,左手一點,視頻朗誦隨即播放,同學們大聲跟讀起來。“誰願意上來試一試?”他的一句話引來臺下孩子爭相舉手。
據校長崔建梅介紹,目前,一實小百分之百的班級、百分之百的學科都在使用“班班通”上課,課前打開推拉式黑板,操作點觸式屏幕,已成為不少老師的習慣。學生和教材、學生和課堂、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隨著這項工程的實施被拉近。
“海量的信息很容易就能將學生們帶進學習情境,抽象、陌生的知識一下子形象、直觀起來,傳統書本教學無法提供這樣的效率。”利用短暫的課間,尚佩琦和記者談起使用心得。他表示,利用文字、音頻、視頻的多媒體全方位沖擊感官,讓曾經教學中抽象、枯燥的部分變得生動活潑,課堂氣氛活躍了,反過來激發老師們備課的積極性,成了一種良性循環。
“不只是課堂熱鬧了,教學效果也實實在在,老師不只是負責操作設備的‘放映員’!睊裨L中,一名數學教師對記者說,對比投影儀等傳統多媒體教學設備,“班班通”可展示內容更多,也更加實用,點擊屏幕,圖形就很清晰地展示在大屏幕上,抽象的幾何圖形繪制也不在話下,為學生講解時更直觀,教學變得生動清晰。
教學效果並不僅體現在一個學科,語文教學的形象性也逐漸增強。一位頗有經驗的小學語文教師以《詹天佑》一課為例,以往,學生對課文中火車過青龍橋附近走“人”字形線路的內容難以透徹理解,而利用“班班通”資源,將“人”字形線路和火車爬坡的動畫演示給學生看后,這一重難點迎刃而解。
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班班通”的意義,不僅在於把教師從單調的粉筆加黑板的形式下解放出來,更在於將優質的教育資源直接向每個班級輸送,甚至是偏僻的農村學校。
新學期開學第一天,淮上區曹老集鎮中心學校的留守兒童們收獲驚喜:“黑板后面藏著一臺‘大彩電’,聽老師說還能上網,全班同學都興奮地大叫!痹凇班班通”使用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課后和老師簇擁在屏幕前,瀏覽網頁查資料,成了同學們最開心的時刻。
在淮上區曹老集鎮中心學校600名在校學生中,留守兒童佔據很大比重。這些孩子的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平時交由爺爺奶奶照顧,報紙、廣播、電視這些傳統媒體是他們了解外界的唯一渠道,“班班通”和互聯網成為他們獲取知識的又一重要途徑。
“我們現在還沒有專職的音樂教師,兩名英語教師負責八個班的教學工作,這一切都在‘班班通’建成后改變了!痹谛iL吳延標看來,隨著20兆光纖寬帶的鋪設接入,留守兒童生活學習和學校發展都發生了改變,農村學校音樂、美術等課程師資不足、資源不足的短板得到了有效彌補,招生數量也有了顯著提升。
據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班班通”工程建設完善,城鄉學校之間,兩地學生同上一堂課的“隔空對話”將不是夢想。
逐步覆蓋農村薄弱學校
“拿了一輩子粉筆頭的農村老教師要掌握這些科技,的確有困難!辈芾霞傊行膶W校“班班通”項目管理員、負責日常培訓推廣工作的王偉老師坦言。
隨著“班班通”工程建設逐步收尾,如何提高其利用率被提上議事日程。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農村教師年齡結構老化等問題,在現階段阻礙了“班班通”課堂使用率的提高。
實現“班班通”、“人人會”、“堂堂用”,這需要有效舉措和制度保障。今年暑期,市教育局分批對項目學校教師開展全員培訓,重點對學校“班班通”管理員和骨干教師進行專項培訓。與此同時,“班班通”使用日志試點工作也在我市推廣,“班班通”使用頻率還納入了對教師的目標考核任務中。
隨著“班班通”使用率的提升,高效課堂將於今年年底覆蓋全市85%的農村薄弱學校,真正用硬件建設帶動教育資源均衡,推動我市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讓城鄉孩子共享更優質的教育資源。(